讀者
部落格開張甫周年。
基於某種不可解的愛現心理,每當新文發表,總極盡鼓勵、哀求、威脅、恐嚇之能事,拜託熟稔的、拜把的、親切的、陌生的朋友、家人、同學、學長姐、學弟妹留言。也許古典制約學習理論奏效,每有新文發表,只要文章不要太離譜,也有點基本票房。
彼讀者都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閱讀我的文章呢?也許是被我逼著留言的些許無奈、也許是久未上站上來看看、也許是從未看過受人推薦的好奇、也許真有人對我的文字產生共鳴…。
於是,彼讀者或在清晨、或在黃昏、或於深夜,在一種清明的、渾沌的、還沒睡醒的、或無聊地發慌的心情與思緒下遊覽我的布拉格。
受林元輝教授大三整年喋喋不休的薰陶,文字應有基礎的乾淨。林老師的「文字癌」理論,啟蒙我們那屆學生甚深。他留著帥氣的落腮鬍、永遠沒有斷句的講話方式,總不厭其煩地唸著,「像一群人們的『們』就是贅字,中文又不是英文,不用加s,這些都是文字的癌細胞,能少打字就少打字。」
文字即便再乾淨,情緒卻過度包裝,被行行文字曖昧地遮掩著。清晨被惡夢嚇醒。嚇醒我的並非惡夢裡的情境。夢裡的自已在嘶吼,嚇醒我的是那巨大的悲傷與憤恨。
彼讀者必須極其小心,像閱讀偵探小說般地抽絲剝繭,才能察知作者的意圖及情緒,如果想更進一步探查作者近況,就必須更謹慎,以免落入作者操弄的陷阱。
不記得在夢裡嘶吼什麼,只記得情緒終得以跳脫現實裡被制約的情境,在夢裡肆意宣洩。在現實裡的同情悲憫轉為真實的憤怒悲傷,微紅的雙眼終可放聲痛哭。
據說有個二流作家為探求張愛玲晚年在美的生活狀況,搬到張的住處附近,藉由翻閱張的垃圾窺伺她的生活。
會不會真有個彼讀者,像那作家一般,錙銖必較我的文字?如果是真的,還頗令人毛骨悚然。
但我既無張愛玲的驚世之才,部落格亦不致淪落到如垃圾堆般令人翻閱。
所以我的部落格不是垃圾堆。在簡單的線性邏輯下,不論彼讀者存在與否,至少這是個令人心安的結論。
0 個意見:
張貼留言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<< 首頁